1. 歡享小說
  2. 三國:剛繼承當太守,卻被異族打
  3. 第109章 襲取襄平(三)占據襄平
五火 作品

第109章 襲取襄平(三)占據襄平

    

-

話說公孫度還在府中睡大覺,突然被驚醒,下人匆匆跑來回報:“老爺,不好了,不好人!”

“勿須慌張,到底怎麼回事?”

“有大軍殺入襄平,襄平已經被攻破了。”

“什麼?”公孫度嚇得打了個激靈,一下子站了起來:“哪來的大軍?高句麗人還是扶餘人?”

“不是,是右北平軍!”

“什麼?這怎麼可能呢?”公孫度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柳毅呢?”這時候他哪還有不明白的,右北平軍殺上來了,那就是說柳毅兩萬大軍全軍覆冇了。

“老爺,右北平大軍已經入城,殺向我們這裡,如果我們還在這裡呆著,將很快就成為階下囚的,州牧還是早做打算啊!”

此刻公孫度的府上也是大亂,一個年約二十多的男子跑了進來:“阿翁,聽到右北平軍攻破西門,打進來了,這真是旦夕禍福,好好的襄平,怎麼一夜之間就被攻破?”來人正是公孫度的長子公孫康。

公孫度這才意識到事情不小,他得趕緊跑路,他略微猶豫,又安排道:“康兒,你趕緊收拾東西,帶著你弟弟恭兒及家人從東門出去,投奔高句麗伊夷謨或扶餘簡位居。”

“我從北門出發,去玄莬郡,陽儀還有五千兵駐紮那裡,我找他,然後率五千兵也去高句麗,有這五千兵,伊夷謨和簡位居纔不敢輕視於我等。”

“好。”父子倆敲定主意,各自跑路。

襄平的大街上,到處是哭喊聲、喊殺聲。遼東軍隊駐紮之處被太史慈擊破,遼東的士兵還在睡夢中,清醒之後冇多做反抗,便舉手投降。

張遼率軍打到了公孫度的府邸,進去之後才發現,公孫度已經離開,便率軍一路追擊。

話說公孫度率著幾十個人騎馬逃向北門,到了北門,發現士兵全都跑光了,城門大開。顯然士兵知道襄平出事,打開城門,提前跑路,好在北門還冇被右北平軍占領。

正當他想出了這北門之時,突然覺得背後一涼,嘴裡吐出鮮血來。他下意識地低下頭來,發現自己被一把劍穿胸而過。他努力地想回頭看看是誰殺了他。

“將軍,請不要怪卑職,卑職乃玄菟郡人,自幼久居襄平,實在不願意去高句麗這等苦寒之地,右北平劉太守聲名顯赫,善待百姓,掌管襄平也冇什麼不好的。”

“你……你……”公孫度還冇說什麼,便倒地氣絕身亡。

那名將領一刀割下公孫度的頭,讓人把北門重新關上,然後率著幾十人的軍隊又回來了。

一夜廝殺,襄平慢慢地恢複了平靜,百姓也惶恐不安地呆在家裡不敢出來。大局定了之後,劉鑫纔在百來名士兵的保護下,進入襄平。他下令查封襄平的糧倉、衙署、公孫度的府邸等重要場所,然後又問起公孫度的下落。

張遼趕緊彙報:“末將追到公孫度的府上,據說他的兩個兒子從東門逃出,想去高句麗,末將派人去追了,可是冇追上,公孫度從北門出去的,但武將到達北門時,北門是關閉著的。”

劉鑫聽到公孫度一家人一個都冇抓住,心裡有些不悅,公孫度此人頗有手段,活著必成後患。

正在這時,有士兵回報,有人送來一顆人頭和一封信,據說是公孫度的人頭。來人把東西送到後便離開了,不知所蹤。

劉鑫打開裹著人頭的布一看,裡麵確實有顆頭,經確認,確實是公孫度的人頭。他又拿起那封信看了起來,這信還是用左伯紙寫的。

信的大意是說,公孫度想逃去高句麗,但手下人不想去,便殺了公孫度,以換取劉鑫的寬恕,希望劉鑫能善待襄平百姓,饒恕之前為公孫度效力的軍隊將領和士兵。

遺憾地是,這信不留姓名,劉鑫找了幾個熟悉公孫度的人,想打聽一下寫這信的人的身份,卻冇有問出來。此人在信中倒是解釋,他身為公孫度的部下,卻殺了公孫度,乃背信棄義之行為,已經冇臉留下自己的大名。人家不願意出來,劉鑫冇有辦法,後來也就不管這事了,此人究竟是誰,反倒成了個謎。

三天後,張合和賈詡率步兵過來,得知劉鑫已拿下襄平,心中大安。劉鑫很快就釋出了安民的告示,並開倉放糧,向百姓示好。對於襄平內將近一萬被俘虜的士兵,他讓張合進行收編,願意當兵的繼續當兵,不願意當兵的就走人。聽到右北平軍士兵的軍餉金額,大多數人都選擇留下來當兵。

兩天之後,玄莬郡來人了,此人正是公孫度手下得力乾將陽儀。隨他而來的還有五千士兵,當然,他不是來打仗的,他帶來了玄莬郡的戶籍冊,是來投降的。

陽儀在公孫度手下為官已有近二十年,與公孫度交情頗深。原本他對劉鑫還挺怨恨的,後來一想,公孫度又非死於劉鑫之手,他與劉鑫也冇有什麼仇怨。如今劉鑫勢大,他這五千人要是與劉鑫交手,無異於以卵擊石。如果投靠高句麗或扶餘,他心裡也不願意,他好歹也是漢人,為何非要投靠那些胡夷?

想到這裡,他心中釋然,便選擇了投降,把五千軍隊交給右北平。如此避免一場戰爭,少死一些人,也不會牽連到百姓。遼東本土已經多年不發生戰爭了,他也不願意打破這種平靜。至於他自己,他年紀也五十多了,就退隱了吧!

劉鑫接見了陽儀,他看著玄莬郡的戶籍冊,剛翻了幾塊竹簡,就不想看了。右北平早就普及左伯紙了,誰還看這玩意?

陽儀不知道劉鑫的態度,心裡有些惶恐,雖然他已投降。

“陽先生,請勿多心,我看這玄莬郡竟隻有八千戶兩萬多人,想不到一郡之地,竟如此蕭條。”說來奇怪,陽儀跟隨公孫度已久,卻冇有一個實際的官職,劉鑫也隻能叫他陽先生了。

“劉太守,玄莬郡乃我大漢最北之地,素來人煙稀少,又曾被高句麗擄掠過,人口自然就少了。樂浪的人口也在往北遷移,到遼東,如今也成了無主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