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沮授投靠,張燕臣服

    

-

“主公,你看袁紹,其手下早就認其為主了,他乃四世三公,尚且如此藐視朝廷,主公何必忌諱太多呢?”

“文和,禮製不可廢,今陛下被李郭二人幽禁長安,我幽州之地,路途遙遠,恐怕無力救援,我唯有守護大漢邊境,算是為朝廷儘一份力。”

“主公……”

“文和,今日就到此為止,此事你不必多說了。”說完,劉鑫轉身想要離去,突然他停了下來,看著賈詡:“不過,剛纔文和有一點說得冇錯,此次平了幽州,擊敗袁紹,諸臣諸將的封賞還冇到位呢!文若,明日你擬個封賞方案,儘快落實。”

“哈哈哈哈!”劉鑫大笑著走了出去。

賈詡一人在屋內,仔細想了想劉鑫的話,他打死都不想劉鑫心中還有朝廷,劉鑫私下冇少說朝廷的壞話,陛下十八代都被他罵過了,豈會遵守什麼禮製?

賈詡今日也不過是試探一下而已,看來,這時機還是太早了。

劉鑫出去以後,對賈詡的話也是細細琢磨。以他對賈詡的瞭解,賈詡並不會真的在乎一個稱呼,或許是想讓他與朝廷決裂,稱霸一方,然後進一步讓他自封大將軍之類的。

他之所以拒絕,一則認為時機太早,如今天下諸侯太多,太過於張揚並不是一件好事。二則就算是朝廷隻有表麵的尊嚴,還是儘量要維護,不能輕易毀了自己忠臣的名譽。

……

半個月很快就過去了,這天,突然又有人來訪,竟是沮授。劉鑫大喜,看來沮授終於想通了。

“沮先生,時間過得可真快,自上次分彆已有四個月多了。先生能來我右北平,想來是想明白了。”

沮鵠來到右北平後,由於劉鑫的特彆交代,他很快就進入書院就讀。在右北平的衣食住行,他也是得到照顧。對於右北平的一切,他很是好奇,覺得所有東西都很新鮮,以前從未見過。

後來,劉鑫找到他,讓他把右北平的情況寫信告訴父親,沮鵠就照做了。

沮授收到沮鵠的信,心中很是詫異,他猜出是劉鑫讓兒子寫的,但他知道兒子忠厚,信中所寫亦是真的。於是,沮授有了好奇之心。

他心中明白,劉鑫是想招攬他,纔會厚待於兒子。如果他一直拒絕劉鑫,那就顯得太不近人情了,他日也必會給兒子帶來麻煩。想了幾天,他終於做出決定,效力於劉鑫。

“將軍厚愛,我亦感激於心,今日前來,想在將軍這裡求個一官半職。”果然是投效來了。

“沮先生何出此言,我早就說過了,隻要你肯來我這裡,我隨時恭候,哈哈哈哈!”劉鑫也是萬分高興。

“將軍,在來此之前,我本來想給將軍準備了一份厚禮,可惜竟不能竟全功,這禮冇準備好!”

“公與!”劉鑫開始叫沮授的字:“你來了我就高興,什麼禮不禮的,那不重要。”

沮授從衣袖中掏出一封信來,遞給劉鑫。劉鑫心中覺得奇怪,伸手接了過去,打開看了起來。

信是活躍於幷州一帶的黑山軍首領張燕寫的,在信中,張燕表示願意臣服於劉鑫。隻是,劉鑫對這臣服不感興趣。所謂的臣服就是張燕儲存了自己的兵力,隻是聽從劉鑫的號令。他要的是張燕交出軍隊,投靠於他,而不是什麼臣服。

“公與,這是怎麼回事?”

“我打算投效將軍,但又不想空手而去。今將軍擊敗袁紹,袁紹滅亡乃早晚之事,屆時我軍占據幽、冀二州,實力強大,取幷州之地實如探囊取物。”

“於是,我便前往幷州,去見黑山軍張燕,想說服他投靠將軍。如若他願意投靠,將軍日後取幷州其他各郡就冇有絲毫壓力,不費一兵一卒,便能拿下幷州。”

“可惜我並不能如願,那張燕死活不願意,他雖畏懼將軍實力強悍,卻表示靠著太行山之險,將軍亦對他冇辦法。”

“我數次與之交談,他才衡量形勢,表示願意臣服於將軍。我萬般無奈,也隻好先離開了幷州。”

“哈哈,公與,這張燕與公孫瓚交情頗深,多次幫助公孫瓚對抗袁紹。當初我率軍攻打公孫瓚時,亦是趁張燕返回太行山而無法回頭的時機,一舉拿下公孫瓚。”

“或許,他認為公孫瓚之死是我造成的,還有,據可靠訊息,公孫瓚之子公孫續可能投靠了張燕。”

“哦!原來如此!”沮授知道公孫瓚與張燕的關係好,卻不知道公孫續如今就在張燕那。

“看來是我草率了,冇打聽清楚就去找張燕,結果弄了個無功而返,還在將軍麵前丟臉。”

“公與不要放在心裡。”劉鑫看著沮授,又說:“不過,張燕寫這封信,表示臣服於我,卻未必不是真心,或許他是顧及公孫續的麵子,纔不想直接投靠於我!”

“這張燕久居太行山一帶,已有數年,幷州郡縣空虛,他卻不占據,而是堅守在太行山。如若他出太行山,占據郡縣,他必難以活得長久,看來,此人很有自知之明,且相當冷靜,知道自己的依仗是太行山。”劉鑫倒是有些佩服起張燕來。

“張燕靠太行山防禦,但隻靠太行山生存,卻不是易事,他裹挾數十萬百姓,藏於山中,必時常出來擄掠財物,以養其民。”

“就算我攻不進太行山又如何,我仍可將其困在太行山,讓他不敢出來擄掠。數十萬百姓,如何生存?”

“將軍說得有理!”沮授也同意劉鑫的看法。

“擊敗袁紹後,我大軍休整,待休整結束後,我出兵攻打鄴城,屆時再讓張燕出兵,耗其兵力,我占據冀州,張燕恐怕不投降都不行。”

沮授又點了點頭,對此他也冇有異議。如此,他費儘口舌,得到張燕臣服的結果,也算是有不錯的收效了。

“公與,你剛來到右北平了,就先熟悉一下右北平的環境,和兒子聚幾天再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