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大漢書局

    

-

徐乾想了一下,民間確實普遍有這種情況。比如這世上穩婆有限,交通又不便,百姓家中生產,要跑數十裡路找穩婆,哪找得到?有錢人則可以把穩婆請到家中盯著,隨時生產。百姓隻能自己硬來,到時後果不堪設想。

“莫非將軍是應對之策?”徐乾有些好奇,這種千年難題,怎麼能解決。

“應對之策冇有,愚見倒是有一些。”

“什麼辦法?”

“我們可以把土垠城的穩婆召集起來,由其口述生產育兒的方法,由專人登記,將其著成書,然後印刷,廣發天下,如此百姓就算冇找到穩婆,亦可以按書中之言來操作,必能減小風險。”

“可是,百姓識字的極少,可能會看不懂。”徐乾又有疑問。

“那可未必,我在七年前便開始著手右北平的普及教育,因為造紙之術和印刷之術的改善,百姓會讀書寫字的人也越來越多,以後也會更多,其餘各郡也亦慢慢跟上。”

“一個村子裡,總能找到幾個會讀書寫字的人,就算有些百姓看不懂,但也能找到看得懂的人,加以指導就行了。”

“且女人懷孕生產育兒,隻是民生的一個小方麵,我意不僅在於此。”

“我想成立一個部門,專門用來操作此事,即對關乎民生之事,整理出一套可行的辦法,並將其著書、印刷、推廣,專門用於指導百姓民生。”

“這……”徐乾如今才真正明白劉鑫的意圖,心中震驚不已。

“例如百姓種田時,要什麼時候下種,怎麼灌溉,乾旱了要怎麼辦?怎麼防蟲……種小麥和種大米有什麼不同等……”

“又例如百姓不小心摔倒了,又找不到醫者,他該怎麼去處理傷口?處理傷口時要注意什麼?”

“百姓想養牛,他該怎麼去養,怎麼給牛吃的,牛病了又該怎麼辦……”

劉鑫又舉了幾個例子,讓徐乾感到有些茫然,有些事情他一知半解,思維也冇能跟上。

“將軍,可我不會這些呀!又如何去編著這樣的書?”

聽了這話,劉鑫對徐乾稍微有些失望,感到他的反應遲鈍了些,他進一步解釋道:“你無須去懂!你隻能需要把懂這些的人召集起來,讓他們一起整理出一套方法,你再編著成書,但是,一定要注意其可行性。”

“如若冇有可行性,可能反而會把百姓給害了。所以,對於著成的書,你一定要謹慎無比,反覆驗證,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去做這件事。”

徐乾點了點頭,又一手摸著下巴的鬍鬚思考起來。

“怎麼樣?這事如你能做好,他日所著之書當廣傳天下,流傳千古,你亦千古留名。”

或許徐乾沒有意識到這事的重要性和意義,但劉鑫的話還是提醒了他。

“我組織的這個部門,暫時稱為大漢書局,你便是局長,你應招攬一些會讀書寫字的人,為書局中的書吏,這些作為書局的基本人員結構。”本來他還想謙虛一點,取名為幽州書局就行了,後來一想,這是大漢第一個書局,就叫大漢書局。

“然後書局對外召集一些精通某些技藝的百姓,讓其掛靠於書局中,等同於書局的顧問,嗯,或者統一叫技匠,一旦出書,書局便給其一筆錢財,作為其幫助出書所得。”

“另外,出書之後,這書可由書局售賣,所得歸書局所有,書局同樣可用所得,來招募更多的匠人,出更多的書。時間長了,技匠越來越多,出局就要對其進行分類,以水平劃分,再給予不同的待遇。”

劉鑫又花了半個時辰,向徐乾講了幽州書局的運作方式。徐乾慢慢地意識到,這幽州書局在劉鑫心中的重要性,否則劉鑫何必花了這麼長時間,耐心地給他講解呢?

“將軍,這書局能出版詩詞歌賦嗎?”徐乾又隨口一問。其實他是看到蔡邕和何顒印過書,心裡有些羨慕,如今自己要掌管書局,是不是也能印自己寫的詩詞歌賦。

劉鑫略微思考,這書局一旦有了影響力,能做的事情就多了,但這事他不能輕易答應。否則這徐乾學他老丈人和何顒,正事不乾,專門公器私用。

“現階段不能用於著詩詞歌賦之類的書,一則與百姓民生相關之事,乃重中之重,要優先。二則如今右北平的印刷能力仍然有限,不能滿足印刷太多書。”

劉鑫看到徐乾似乎麵露失望之色,便又說:“如果你把民生之事做好,我可以允許你著一些詩詞歌賦之類的書。”

一聽這話,徐乾的臉瞬間由陰轉晴,滿臉都是笑容。

“將軍,我明白了,書局之事必會全力施為,斷不負將軍的期望。”徐乾再無憂慮,站了起來,向劉鑫施了個大禮。

劉鑫哈哈大笑,心中很是愉悅。

……

雖然劉鑫也希望留在右北平守著蔡琰,但有些大事還是不能耽誤的。時間過得快,如今已經是十月底了,轉眼間大軍停戰快半年了。如今,該是整頓兵馬,消滅袁紹,奪取冀州的機會了。

這天,劉鑫把賈詡、沮授、徐庶、張遼、許褚等叫到一起,討論大事。徐庶還是他特地從南皮調回來的。太史慈和趙雲鎮守前線,一時抽不開身。

從北海回來後,他又讓太史慈回钜鹿,把張遼調回右北平。因為按照最先的安排,太史慈的龍躍軍在钜鹿駐守,張遼的龍吟軍回右北平補充兵力。

“文遠,你龍吟軍兵力補充及訓練如何了?”劉鑫先過問軍隊之事。

如今按他的要求,龍躍、龍吟、龍嘯三軍兵力都是兩萬人,重騎四千,輕騎四千,重步四千,輕步兵六千,其餘斥候和輜重兵兩千人,其中輕騎、重步、輕兵都有一定數量的弓弩。除此後,還有一定數量的編外輜重兵,專門押送糧草,一般由右北平統一安排。

“將軍,兵力補充已完畢,士兵正在訓練,還需要兩個月左右的時間。”

“仲康你呢?”

“已經招募完畢,訓練也差不多了,還需一個月左右的時間。”

“嗯!”其實劉鑫知道龍躍軍的情況,他隻是習慣性地隨口一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