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歡享小說
  2. 三國:剛繼承當太守,卻被異族打
  3. 第23章 石門之戰(七)獻計的趙雲和太史慈
五火 作品

第23章 石門之戰(七)獻計的趙雲和太史慈

    

-

劉鑫三人也回到大營,這時斥候來報,對麵張舉的軍隊是步兵,兵力約八千人,是右北平軍的兩倍。

兵力上處於弱勢,劉鑫並不畏懼,右北平軍以少勝多也不是第一次了。騎兵是差了點,但太史慈和韓當訓練出來的步兵是相當精銳的。

到了午後,士兵來報,張舉軍隊發動進攻,衝擊了右北平軍大營。劉鑫等三人來到陣前,果然張舉發動了進攻。戰前指揮,劉鑫儘量不插手,他把指揮權給了太史慈,自己和趙雲在後方掠陣。

太史慈早就在大營前的空地上放置鹿角,以阻敵軍衝鋒,然後以弓兵射殺敵方的士兵。雙方一陣交鋒,張舉的軍隊進攻無果,留下了幾百具屍體,便放棄了進攻。劉鑫心中明白,這次進攻是試探性的,張舉想瞭解右北平軍的戰力。

夜裡,劉鑫半睡半醒,突然大營外響起了嘈雜聲,他趕緊爬了起來,來到營外,看到士兵正在慌慌張張地走來走去。

他抓住一個士兵問:“怎麼回事?”

“太守,敵軍企圖從南側偷營攻進來,被巡邏的士兵發現,太史將軍已經在左營位置了。”

劉鑫顯得有些吃驚,他連忙跑到南營的位置,果然太史慈和趙雲都在。

看到劉鑫過來,太史慈上前解釋:“太守,今日醜時,巡邏士兵發現異樣,便射出鳴鏑箭,末將聽到後,才瞭解到張舉準備夜間襲營,如今敵軍已經被末將擊潰,隻是太暗,末將不敢追擊。”

“營寨其他三個方向有動靜嗎?”

“冇有,敵軍隻攻擊一麵,我們大軍紮營之處,那是千挑萬選的,這大營位於斜坡之上,坡度不高,正好適合紮營,北方位置高,可遠眺,敵人攻打則需要繞道爬坡,東麵與敵軍大營相對,看守極嚴,南麵和西麵路不平,山石極多,如果是白天還好,晚上可不好通行。”

“張舉選擇南麵襲營,哈哈,一路上可吃了不少苦,據巡邏的士兵講,巡邏之時聽到有人不慎踩在石頭上絆倒,發出叫聲,故而才發現。”

紮營之時,劉鑫自然是勘查地形的,而這紮營之處是太史慈親自選的。如今擊潰來犯之敵,太史慈難免有點得意洋洋。

“那敵人攻擊強嗎?”劉鑫又不禁一問,有些事情總要問清楚。

“很強,估計出去三千人以上。隻是冇攻入大營就被末將放置的鹿角擋住,連續幾輪連射,營外不下於一千具屍體。”

“什麼?張舉襲個營還出動那麼多人?”劉鑫不免感到吃驚。

其實,在古代襲營是非常困難的,成功率極低。如今戰亂時期,士兵吃不飽,普遍有夜盲症,到了夜晚,形同瞎子。軍隊襲營,又不能點火把,隻是藉著微弱的月光來辨彆。理論上,出動的人少,纔會更加方便。人多了,動靜太大,容易被髮現。張舉手中就八千步兵,出動三千,已是近半兵力,為何這麼急呢?

“子龍,你怎麼看?”

趙雲思考了一下:“這次襲營確實有些奇怪,某是和太史慈將軍一起到這南營的,當時敵軍已發動進攻,被營中守衛以箭連射。按軍事上講,襲營應出奇不備,纔會有效果,我們紮營位置刁鑽,對方本就不易襲營,被髮現後仍貿然進攻,並不可取。”

“如果敵方的將領不是特彆昏庸的話,那肯定是另有想法。”

“哈哈,子龍之言與我的想法相同,張舉不是無能,而是急於消滅我們,白天試探性攻擊,晚上又襲營,都是急躁的表現。”

“張純和丘力居對峙公孫瓚已有八個月了,大戰即將展開,不是張純和公孫瓚草率,而是對峙太久,耐性磨完,士氣已失,明知時機未成熟,卻不得不發動,如果再不發動,雙方軍心渙散,士兵自己就會逃散了。”

“半年前,我右北平軍擊敗烏延,使得張純、張舉與烏丸聯軍士氣大降,勉強挺到這個時候,如今蘇仆延不知所蹤,而我右北平軍卻出現在石門,張舉自然認為蘇仆延亦敗於我軍之手。他不急不行呀!哈哈哈哈。”

太史慈和趙雲想了想,也點頭讚同劉鑫的說法。

“太守,末將有一計。”太史慈突然插嘴。

“哦,你有什麼計?快說!”

“張舉率軍襲營,已然失敗,此時軍營恐怕亂得很,毫無防備,不如我軍也去襲營,一戰可成。”

劉鑫皺起眉頭,思考了起來。現在才醜時,至少有兩個時辰,天纔會亮。太史慈說得也有道理,此時張舉襲營失敗,敗軍估計也得一個時辰左右才能回到大營,屆時大營肯定很亂。如果趁此機會襲營,搞不好真有成功的可能性。正如趙雲所說,襲營能否成功,關鍵是看能否做到出奇不意。

“太守,某亦覺得此事可行,雖然冒點險,但這險值得一冒。”趙雲也支援太史慈襲營的主意。

劉鑫想了一下:“不行!張舉急躁,犯了兵家大忌,他越急,我們就越穩,如此他遲早敗亡,夜間襲營,風險太高,我軍一共才三千多人,萬一張舉有所防備,襲營失敗,則我們就麵臨全軍覆冇的危險。”

“可是……”太史慈並不甘心,仍想爭取。

劉鑫打斷了他的話:“子義,我明白你的意思,我也知道如果襲營,成功的機率也很大,但我軍的情況你也知道,我軍實力太小,不允許有任何閃失,我是太守,得為手下這些士兵著想,我不想冒太大的風險,我們輸不起,隻能以最穩妥的方式去擊敗對方。”

“太守,襲營的話,末將不去,讓子龍帶著騎兵去,以騎兵的速度,可增加三成機率,而且,我軍騎兵從未露麵,張舉未必會知道我軍有騎兵。”

讓騎兵去?騎兵折損大半,已待重建,再出兵是否合適?另外,趙雲非右北平軍將領,劉鑫也不能隨意指使他。但無論如何,趙雲相對熟悉騎兵,讓他帶著騎兵夜間襲營,確實增加了其成功的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