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徐晃

    

-

王淩想一下,刺客的目的多半是想挑撥曹操與劉鑫的關係。若他在曹操的行宮被刺殺,外人多半會認為是曹操乾的,劉鑫自然也會因此責難曹操,甚至提前與曹操發生衝突。

果然,許縣是個是非之地,不宜久留。王淩不顧剛剛被刺殺,趕緊回到自己所住的館驛,收拾東西。隨後,他又去找自己的兩千士兵,讓他們做好離開的準備。

這些士兵可是正規軍隊,都是劉鑫安排來,由王淩率領。來時他們就是拉車的車伕,把車上的東西卸下後,回去時就是士兵。

曹操得知王淩被刺殺,心中大怒,下令對全城進行搜查。

到了晚上,王淩冇有回館驛,而是留在曹操安排給士兵住的地方。和自己的士兵在一起,他才感到安全。

到了晚上,士兵們睡覺打呼嚕,王淩睡不著。不過,他並非因為呼嚕聲太響而睡不著,而是白天發生了太多的事情,讓他思緒萬千。

突然,外麵有輕微的嘈雜聲。一個士兵手拿著油燈走了進來,推了一下裝睡的王淩:“將軍!將軍!”

王淩假裝醒了過來:“這麼晚了,有什麼事?”

“外麵抓了個人,但他卻說是來找將軍的,又說事關重大,我等不敢擅自做主,隻好叫醒將軍了。”

王淩聽了,一骨碌地爬了起來,穿好衣服,走了出來。他發現一個人被綁著站著,旁邊幾個都是他的士兵。他拿著油燈湊近一看,來人竟是白天救他的壯漢,他略微吃驚,伸手把塞在壯漢裡的布給拿了出來。

“是你?”

“先生,正是在下,在下冇有惡意,可否讓士兵鬆一下綁?”

“你雖救過我,卻夜半而來,顯然想圖謀不軌,你還是把來意說一下!”王淩明顯地感覺到此人的詭異,自然不願意輕易鬆綁。

他又向旁邊一個士兵努努嘴,那士兵明白,便把刀擱在壯漢的脖子上,防範壯漢突然高聲大喊。

那壯漢略微猶豫,明白自己必須要講真話:“我叫徐晃,字公明,河東人,之前是白波軍手下的一名將領。”

“白波軍的?”王淩皺起眉頭。

“其實……我隻是想投靠征北將軍,彆無他意!”徐晃並不知道劉鑫已被任命為大將軍。

“那白天之事你怎麼解釋?”

“我來許縣有段時間了,知道征北將軍派人來許縣,便想聯絡先生,後來我就打探到先生所住的館驛,一路尾隨將軍到了曹操的府邸,隻想找個機會與先生相見。”

“先生進去之後,我便留在外麵,先生在門口遇刺,我亦是驚訝,看到先生危急,便獻身相救。”

“你救了我,我自是感激,今日我至少不會殺了你,但你的話我不會全信。”

徐晃一聽,急了:“先生,真是如此,絕非謊言!”

王淩又想了一下:“你既然是白波軍的,又為何要投我家將軍?”

“朝廷無能,引匈奴入河東之地,家鄉常遭到匈奴人擄掠,我自小便立誌,將來長大了,要苦學本領,學習冠軍侯,驅逐匈奴。”

“然大漢戰亂,天下諸侯,唯有征北將軍一心保護邊境之地,與烏丸、鮮卑、匈奴等異族交戰,我久慕征北將軍。”

“本想去幽州投靠將軍,但我受到白波軍楊奉的恩惠,欲報其恩,才一直留在白波軍,再加上從河東到幽州路程太遠,我亦不敢輕易動身。”

“去年,長安西涼人內訌,董承知白波軍與西涼人一向不對付,便主動找上楊奉,請白波軍護送陛下回雒陽。”

王淩聽到徐晃講到護送陛下一事,頓時打起精神來,仔細去聽。他急於想知道其中的過程。

“後來,西涼李傕、郭汜等反悔,與我白波軍大戰,我白波軍戰敗後且戰且退,後來勉強擊敗西涼人,將陛下迎到雒陽。董承卻暗中聯絡曹操,讓曹操去雒陽迎陛下。”

“曹操到了雒陽後,又與楊奉將軍等人發生矛盾,雙方大戰了起來,楊奉兵敗後往徐州一帶而去。我自感為楊奉征戰多年,已報了他的恩情,便冇有跟著他去徐州,而是冒充降兵,隨曹操來到許縣。

“我就找個機會逃了出來,本想自己去幽州。後來聽聞先生來到許縣,我又改變主意,想尋找機會聯絡上先生,跟著先生去幽州。”

王淩聽到徐晃的話,心中仍不敢輕易動,卻又聽不出有什麼可疑之地。

“那你白天時,又為何不報姓名就匆匆離去?”

“先生,我隻是怕曹操的士兵盤問,我是從軍營裡逃出來的。”

“那你知道是誰想殺我嗎?”

徐晃搖了搖頭:“不知,隻是在曹操的府邸門口刺殺,多半是嫁禍曹操,興許是想挑動征北將軍與曹操大戰。”

徐晃這看法倒是與王淩所想一致。

“那你是怎麼找到這裡的?”

“我走後,又伺機去先生所住的館驛,發現先生未歸,想來先生在這許縣也是無處可去,便來到先生的士兵的軍營打探一下。”

王淩想了一下,仍是無法辨認真假,便說:“好吧!你先收下來,但我不能鬆綁,等我確認你的身份之後,我再讓人鬆綁。”

“不過,你最好老實點,否則彆怪我刀劍無情。”

徐晃還想說些什麼,但又想他這麼過來,確實是鬼鬼祟祟的,也難怪彆人會懷疑?想到這裡,他便點了點頭。

突然,王淩想起了四年前的事情。當年,李傕、郭汜攻入長安,殺了叔父王允,還在長安城搜捕他和兄長王晨。

當時他和兄長就是和今天一樣,晚上被追捕,亂跑進到了館驛。承蒙徐庶相救,才撿回了條命。徐庶還把兄弟倆帶出長安,一直送到雒陽。

王淩當時就是被徐庶的風采折服,在家待了兩年後,他便和兄長去投靠劉鑫。他覺得,連徐庶這樣的人都願意死心踏地為劉鑫效力,劉鑫必非一般人。此時,想到這些往事,他彷彿對徐晃多了些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