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再求對付袁術之策

    

-

不過,賈詡的話倒是提醒了劉鑫,一直以來,他都忽視了外交。事實上,除了必要時刻,他幾乎從未主動與其他割據勢力搞好外交關係。

“或許是晚了。”徐庶雖自己提出建議,卻也支援賈詡的說法。

“既然晚了,那就晚了,無須再理會。”劉鑫也冇辦法:“隻是這張繡若投了曹操,還會據宛城嗎?恐怕不會了吧?”

“曹操會讓張繡退出宛城,退到南陽與潁川邊界之外,一方向向劉表表達善意,表達他無意占據南陽,另一方麵,若劉表仍來攻,張繡則成為抵禦劉表的防線。”

眾人又是點頭,同意徐庶的話,這張繡的事情也就談到這裡。

劉鑫又轉向荀攸:“公達接著說,曹操還有一個隱患。”

“曹操的最後一個隱患是袁術,本來我以為,曹操攻徐州的話,袁術多半會插手,隻是袁術忙著稱帝,恐怕反而不會出兵,這袁術真是喪心病狂,如此大不逆之舉,亦敢為之。”

荀攸這話明顯得到眾人的支援。朝廷衰弱,但大多數人都不敢貿然逾越,連劉鑫實力至此,也要小心翼翼。

“袁術稱帝至今已有近兩月了,我並未收到朝廷的號令,多半曹操在假裝不知,隻等攻破徐州後,再稟報陛下,號令各諸侯全力攻袁術。”

“從位置來看,能攻打袁術的,唯有曹操,廬江劉勳乃袁術舊臣,可能會與袁術翻臉,出兵卻不可能。江夏黃祖自保還行,主動出兵到淮南,恐怕他也不會做。”

“孫策和劉勳一樣,乃袁術舊部,嘴上喊口號還行,出兵絕不可能,再何況,他還在攻打江東。”

“曹操忌憚我們,又挾天子以令諸侯,出兵是肯定的,就擔心他出兵不用力,故意拖延時間,我軍又怎麼能出兵?如此一來,恐怕要誤了我大軍南下,還望諸位想個對策。”

“我剛纔也說過了,沮公與獻了刺殺袁術之策,但此策未必能成功,我希望諸位能想個萬全之策。”主要是,所謂的刺殺在曆史上的成功機率太低了。

眾人聽了,安靜了下來,細細思考起來。此時劉鑫的心情很不好,這袁術還真是會搞事。

“其實,若公與的刺殺之計成功,我軍可按計劃南下,若失敗了,將軍可出兵攻找匈奴,奪回河套地區,如此亦有所獲。”徐庶提了個無奈的想法。

“這不行,南下必須如期。”劉鑫想都冇想就拒絕了,他為了破鮮卑,給了曹操至少兩年的發展時間,要是再給兩年時間,曹操把雍涼和江淮全占了,屆時實力大增,雙方就勢均力敵了。

他果然拒絕了徐庶的提議,也表明瞭他的決心。

“大將軍,袁術在壽春,遠在數千裡之外,恐非我軍能左右。”荀攸想了半天,給出了這麼一個答案,看來亦是無能為力。

張遼突然站了起來,主動請纓:“大將軍,不如我軍出一支騎兵,借道青州、徐二州,進入淮南,擊破袁術的大軍。我願率軍前往。”

“張將軍,不行!”賈詡很快就反對了張遼:“袁術據淮南之地,淮南水係太多,騎兵行軍困難,若是以騎兵進入徐州,很容易會受困。”

張遼對賈詡很信任,很快知道自己犯了錯誤,趕緊閉上嘴巴。他是幷州人,這幾年都在北方作戰,對南方的地形不熟。

賈詡是活地理型的人,對整個大漢的地理情況都有所瞭解。雖然他反駁了張遼的說法,但自己也冇有其他辦法。

“唉!淮南之地,於我軍而方,確實太遠,乃鞭長莫及。”

劉鑫看到在座的三位軍隊都冇有給出回答,心中一陣失望。他也能指望沮授之策能夠成功。

“看來,是我過於著急了,諸位先回去思考一番,若想到好辦法,需及時告知於我。”

隨後,劉鑫便讓眾人都回去。傍晚時分,他在衙署舉辦了晚宴,犒勞諸位功臣,眾人皆是大醉一場。

……

許縣,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正在賞月。其實劉備哪有心情賞月,可他被幽禁於許縣,不能隨意進出,隻能每天夜晚都賞月。

“唉!我劉備奔波十餘年,仍是碌碌無為。想那劉鑫,十年前隻有右北平一殘破之地,如今竟據三州之地,還攻破鮮卑。”

“曹操當年據陳留,亦隻有一兩千兵,如今亦是占據司隸、兗、豫、徐四州,而我卻落如此境地,我究竟哪裡比他們差了?”

聽了劉備的話,關羽也是不知道該怎麼勸,隻好把事情攬到自己身上:“大哥,乃我和三弟無能,劉鑫和曹操均有能人相助,我二人無能,不能讓大哥成就一番功業。”

“這與你們二人無關,你們二人皆世之勇將,可謂勇冠三軍,反倒是跟了為兄,才落此地步,若是跟了劉鑫或曹操,如今恐怕已是官拜將軍,甚至封侯拜相了。”

“大哥!”張飛不怎麼會說話,隻是抓住劉備的手,流下了眼淚。

“我四處流浪,顛沛流離,手下之人亦是背叛,陳登明明投靠於我,卻暗中跟曹操暗通款曲。陳群,我待之甚厚,他卻也投了曹操。”

“簡雍,潛伏幽州多年,讓他把幽州製造兵器之法搞到手,幾年了,就送來一份曬鹽之法,我要曬鹽做甚?想來他也早已投靠劉鑫。”

“多年來,唯有你們兄弟倆始終跟隨著我,我甚是慚愧。如今又被曹操困於此……唉!”劉備哭泣著,已是說不下去了。

“大哥屢次遇難,都能再起,這次亦是如此,天無絕人之路,雖陳登、陳群、簡雍不助大哥,但大哥身邊除了我與三弟,仍有陳叔至、麋子仲、麋子方、傅君義等人跟隨。大哥不可灰心呀!”

被關羽這麼一說,劉備突然振作起來:“不錯,我等不能灰心,麋子仲、陳叔至等願意跟隨我,是因為認為我必能創一份基業,如若我頹廢了,如何對得起他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