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朝堂之爭

    

-

曹操臉色陰沉,一句話都冇有說,良久才歎了口氣:“把人都抓起來吧!”這種事又不是第一次發生,前有董承、種輯、吳碩等人行衣帶詔之事,後有黃奎散播謠言,今又有耿紀等一幫人助劉備出逃。

這事情見多了,曹操倒也覺得,自己實在是冇必要太生氣。

曹洪得令,就出去了。很快,許都掀起了一場腥風血雨,陸陸續續有很多人被抓被牽連,弄得人心惶惶。

到了上朝之日,朝廷諸臣議論朝堂事宜,曹操自然也來上朝。

一個名為劉艾的禦史大夫站了出來:“陛下,臣欲彈劾尚書令荀彧和都護將軍曹洪,此二人借查案時機,濫用大權,逮捕朝廷大臣,弄得朝堂上下人心惶惶,還請陛下主持公道。”

劉協心中一陣苦悶,自曹操戰敗以來,朝中一些大臣總想挑戰曹操的權威,卻屢屢被曹操鎮壓。他年紀還小,心裡對曹操也有些畏懼,並不希望朝臣講這些事。

可是,這劉艾當場提出來,他若不理會,必寒了這幫老臣的人。

“尚書令,此事你作何解釋呀?”

荀彧掌握朝中諸事,自然也上朝。他站了出來,回答劉協:“陛下,被抓之人,幾日前曾暗中協助劉備奪取許都西門,逃出許都,此乃大逆,因此都護將軍才受命抓捕這些人。”

“可左將軍乃大漢功臣,又是皇親之身,離開許都又何須奪門,莫非箇中有隱情?”

程昱看劉艾不爽,站了出來反駁道:“劉禦史是否搞錯了,劉備是否是漢室宗親,還有待考究。”

“左將軍是否是宗親,你都考究一年多了,卻仍未告訴陛下結果。”劉艾惱羞成怒,這話一出口,他又覺得不妥,又緩了口氣:“何況左將軍曾助司空破呂布,乃是功臣,即便離開許都,也不應該被阻攔。”

程昱也大為生氣:“劉禦史,左將軍確曾助司空有功,但他仍處待職之身,除非陛下詔令,他應當留在許都,以待有新的任命,若他想離開許都,需要合理的理由,並啟奏陛下,陛下和司空自然就會同意。”

“可左將軍卻暗中偽造腰牌,於夜間奪門而出城,此等與叛逆無異,乃大罪。”他向前一步,躬身向著劉協:“陛下,請治左將軍謀逆之罪。”

程昱所說的治罪可不是把劉備抓回來那麼簡單,而是讓劉協下詔昭告天下,定劉備罪名。如此一來,劉備的名氣就汙了,就算去了劉表那,劉表多半也不會輕易收留。

代理太常王邑也覺得程昱此舉有些過分,便站出來:“陛下,左將軍十餘年征戰沙場,為朝廷立下無數功勳,有功者不能賞,反將其軟禁於許都,處處刁難,此非正義之道。”

楊彪為朝廷任命的太常,但其身體有恙,太常一職暫為王邑代理。

“王太常此話不妥!”程昱隨口反駁王邑:“左將軍之功,乃數年前所立,他在許都乃是待職,左將軍在許都亦行動自如,何曾受到軟禁?”

“況且,朝廷上次已經封賞過左將軍,如今其有罪過,朝廷當處罰,有功必賞,有過必罰,賞罰分明,方可彰顯朝廷正義。”

劉艾看到王邑似乎罵不過程昱,他又搶著出來反駁:“左將軍有何罪?左將軍奪門之事有還諸多疑點,有待調查。”

程昱不是第一次在朝堂上舌戰群臣,冇有絲毫畏懼。

“若是左將軍無罪,他又何必逃跑呢?”程昱轉身劉協:“陛下,不如下詔,讓左將軍回許都,當麵對質,事情真相,是非曲直,亦可當麵說清楚,由陛下主持公道。若是左將軍不回,劉禦史該無話可說了吧?”

劉艾頓時無話可說了,不管陛下下不下詔,劉備都不可能回來。如果劉備不回來,那肯定會被懷疑心虛,劉艾的劉備無罪之說也就站不住腳了。

王邑知道曹操纔有決策權,便問曹操:“司空乃陛下倚重之人,又如何看待此事呢?”

曹操一直冷眼觀看,默不作聲,這種事向來還輪不到他出麵。既然王邑問了,他也給出回答:“此事我責由尚書令和都護將軍一同調查,自然以調查結果為準,左將軍偽造令牌,不聽陛下召令,私自奪城門離開許都,已是罪大惡極。”

“但左將軍為朝廷征戰十餘年,曾破黃巾亂賊、烏丸、袁術、呂布等人,亦有大功,今應功過相抵,其功不表,其過不究,留其左將軍職,罷其宜城亭侯爵位,以示懲戒。”

曹操的話當然不是提議,而是決策。

劉協趕緊接話:“曹司空所言有理,這事就這麼定了。”他這麼快就定下此事,除了不敢頂撞曹操後,還有一個原因是,他很厭煩朝中的這種爭吵。當然這反映了一點,他對劉備不再抱有信心。

王邑、劉艾兩人也無話可說,隻是點了點頭,表示無異議。其實,兩人也達到了目的。兩人並非真的為劉備說話,隻是擔心曹操藉機消除異己。曹操開了口,這事就定了性,後麵自然也不會再查。

朝堂之事議完,劉協就宣佈退朝。劉艾雖是達到目的,心裡卻不高興。他也是漢室宗親,不忍看到大漢衰亡,曹操操縱陛下,他自然不喜。他低著頭,搖頭晃腦地走到外麵。

“劉禦史何故憂慮?”

劉艾抬頭一看,原來是太史令王立,又歎了口氣:“朝廷衰敗至此,大漢前途未卜,我如何不憂?”

王立突然看了一下左右,似乎冇人注意到兩人正在說話。隨後,他低聲說:“劉禦史,大漢仍有一線生機。”

劉艾看到王令有點神神秘秘的,又問:“生機在何處?”

“我亦不知!”

“你既不知,又怎知有生機?”劉艾有些氣惱。

“劉禦史莫非忘了,我精通星相之術?”

劉艾這才記得王令的本事,他雖是史官,但最精通的便是星相占卜,他連忙問道:“莫非星相有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