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曾經的大漢都城

    

-

北門,太史慈也發動了猛烈的攻城,連續三天,也是用儘了各種手段,都無法奪得城頭。同樣的,在龍躍軍差點得手之時,李通也讓士兵動用了猛火油櫃,給龍躍軍帶來極大的震懾。

攻城不下,士兵疲倦,太史慈也下令先休息幾天時間。

休息幾天後,劉鑫又讓龍騰軍發動攻城,然而他冇有辦法對付曹軍的猛火油櫃,連續攻了兩天城,仍是冇有進展,便再次下令休息。

休息了兩天之後,新的一輪攻城開始了。這次劉鑫改變了策略,不打算以雲梯攻城,而是動用了衝車,以衝撞城門為主。這麼一來,曹軍的猛火油櫃就冇辦法發揮作用了。

在弓弩的掩護下,龍騰軍將衝車推到城門下,開始一次又一次地撞擊城門。城頭上的曹軍不斷地從上麵丟石頭,倒金汁,攻擊龍騰軍士兵。

對於龍騰軍而言,被攻擊反倒不是最大的難題,最大的難題是城門口空間太小,不好施展。而且,龍騰軍攻城戰一向以雲梯為主,很少使用衝車,經驗顯得不足。

這大概是因為劉鑫的軍隊很少打攻城戰,比較大的幾次攻城戰龍騰軍幾乎都冇有參與。龍騰軍自建軍以來,除了攻打高句麗這等破城之外,還從未真正意義上攻過城。

另外,北方城市的城牆不如中原地區,爬雲梯反而是更有效的攻城方式。

龍騰軍又是連續攻了三天城,仍是冇有撞破譙城的城門。轉眼間,劉鑫攻打譙城已有一個月了。

……

龍騰軍仍有一萬騎兵,由徐晃和荀攸率領,兩人的任務是穿過譙城,到達汝南境內,占據汝南上蔡。

占據上蔡有兩大優勢,一是可以切斷曹操和孫策的聯絡。二是如果有機會的話,可以伺機兵進許縣。

上蔡距離許縣僅有四百裡左右,對於騎兵而言,僅三四天時間就能到。當然,劉鑫隻是強調,有機會才攻許縣,並非讓徐晃和荀攸以攻許縣為戰略目標。

一方麵騎兵不能攻城,即便騎兵下了馬,也冇有相應的攻城器械。另一方麵,糧草也是個問題。此次大戰,所有糧草均為陳留中轉,一旦徐晃和荀攸向許昌方向靠近,這糧道就無法保障,甚至有被切斷的危險。

所以,徐晃和荀攸隻能率軍占據上蔡,對上蔡及周邊進行鞏固,爭取做到糧草自給自足,無須從陳留押送過來。如此一來,這支騎兵就不會受到糧草的製約,就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不過,占據了上蔡之後,荀攸仔細看著輿圖,覺得上蔡距離壽春有點遠,很難做到切斷曹孫之間的聯絡。

一天之後,荀攸就做了決定,大膽一點,繼續往東進軍,占據汝陰。汝陰到壽春僅三百裡,會給孫策帶來極大的壓力,很有可能會激怒孫策。這並不符合劉鑫的本意。

然而,荀攸認為,如果占據上蔡,孫策出兵支援譙城的話,上蔡路途太遠,可能難以攔截,汝陰就不一樣了。他也是經過深思熟慮,考慮其中的利弊,才做出此決定。

……

司隸戰場。

在劉鑫率軍攻打譙城的同時,張遼、賈詡等人率著龍吟軍開始南下,來到黃河岸邊的小平津渡口。

九年前,劉鑫來中原討董,撤退時就是從這裡撤退的。當然,那次撤退,張遼另有任務,先從弘農一帶直接撤到河東了。

對於張遼來講,龍吟軍最大的壓力便是糧草。軍中糧草一部分由冀州調運,還有一部分由河東和河內兩郡籌集。

在駐紮河東的一年時間裡,張遼把河東和河內境內的匪徒清剿了個乾乾淨淨。剿匪之後,他繳獲了不少糧食。

另外,河東、河內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理後,民生也得到一定的恢複,也能供應一部分糧草。隻是,龍吟軍大部分糧草仍由冀州調撥。

張遼率龍吟軍來到小平津渡口,收集船隻,搭建浮橋,保證糧道。這浮橋是打算長期通行用的,並非臨時的浮橋,搭得也比較細緻。

好在黃河寬度不大,小平津渡口處僅有一裡左右的寬度。花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張遼才把浮橋搭完。他在浮橋上試了一下,即便是戰馬,也可以奔馳而過。當然,如果是多匹戰馬一起奔跑,那這浮橋就不行了。

隨後,張遼率軍渡過黃河,進入到雒陽地界,他留下人手看守浮橋,又率軍進入雒陽。

對於張遼和賈詡而言,往事真是曆曆在目。時隔八年了,他們又回到了這裡。當初他們就是在這裡跟了劉鑫,這裡也是他們至今所取得的成就的起點。

行軍了半天時間,大軍進入雒陽。自從董卓燒燬雒陽之後,雒陽已是殘破不堪。

先帝之時,作為大漢都城,整個雒陽人口超過十萬戶,近五十萬,如果包含附近各縣,人口接近百萬。

董卓之後,不少人被董卓劫持到長安,百姓外逃更是數不勝數,接著又被各路諸侯輪流擄掠。後來劉鑫撤退之後,孫堅與董卓各部幾次在雒陽交戰。

曹操迎回劉協時,與曾與西涼軍、白波軍在附近交戰,打得你死我活。每一次戰亂,都給雒陽帶來不小的打擊。如今雒陽人口已是寥寥無幾,恐怕連三五萬人也不一定有。

賈詡看到這一幕,心裡感到一陣莫名的心酸。這種感覺就像眼睜睜地看一朵美麗的花朵慢慢凋謝一樣。

“我大漢都城,竟淪落到此地步?唉!”張遼也長歎一聲。

賈詡環視了一番:“張將軍,我軍糧道過長,是不可能進軍攻打陽翟的,唯有在雒陽附近站穩腳跟才行,我大軍隻能先進駐雒陽一段時間再說了。”

張遼點了點頭,龍吟軍就在雒陽駐紮了下來。孫乾開始接管雒陽的衙署,以洛陽令的名義,向城內的百姓釋出公告,對外宣佈,雒陽從此歸大將軍接管。

百姓的反應很冷淡,時隔幾年,雒陽終於有了官府。在無官府的時代,雒陽的百姓大多投靠一些大族,結寨防守,以防範盜賊。

期間雒陽幾經易手,都冇能管起來,曹操亦是如此,隻是來雒陽看了一下,就離開了。如今大將軍接管雒陽,誰知道是好是壞?雒陽人大多對此保持觀望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