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重要的人才

    

-

“這個……他往冀州去了,恐怕短時間內不會歸來。”

“啊!”莫非這荀彧和郭嘉一樣的想法,想投靠袁紹,袁紹這四世三公還真是有威望。

“他為何會去冀州?莫非和郭奉孝一起去的?”

“先生也認識奉孝?”

“不認識,亦是聞名而來,剛去過郭奉孝家,得知他兩個月前便去了冀州。”

“原來如此,舍弟與奉孝是好友,也是聽聞奉孝去了冀州,才與弟荀諶一起去了冀州,是冀州牧派來接他們倆去的。”

劉鑫不禁感慨,自己來得太不是時候。

“唉!真是不趕巧,倒是荀先生,你兩位弟弟都去了冀州,你為何不去?”

“先生從右北平來到潁川?不知有何貴乾?”或許是劉鑫問多了,荀衍起了疑心。

“在下是右北平太守,率軍來到酸棗會盟,共同討伐董卓,大軍路過此地,聞荀家之名,因此拜訪,還請荀先生勿疑。”

“原來如此。隻是不知聯軍現在如何了?”

“聯軍會盟酸棗,攻虎牢關月餘,奈何虎牢關堅險,至今不能破。”

“那劉太守可知舍弟和奉孝先生為何要前去冀州嗎?”荀衍這纔對劉鑫冇了疑心,便問了這個問題。

劉鑫想了一下,才說:“略知一二,董卓在雒陽倒行逆施,敗壞綱常,朝廷權威不在,天下諸侯雖共討董卓,但不管勝負如何,都難改亂世的局麵。潁川之地,四通八達,乃要害之地,必然受戰亂牽連。荀先生兩位弟弟遠走冀州,一則避戰,二則謀求前程,欲投靠袁紹或韓馥。”

荀衍笑了笑:“哈哈哈哈,太守真乃卓絕之人,舍弟和奉孝就是看出這點,才舉家去了冀州。”

“然而,如我所料冇錯,韓馥生性膽小怕事,冇有文韜武略,恐怕先生兩位弟弟未必看得上韓馥。至於袁紹,剛愎自用,任人唯親,郭奉孝恐怕也看不上,我料荀先生兩位弟弟和郭奉孝將來必會回來。”

荀衍一聽,大吃一驚:“太守如何知道韓馥和袁紹的為人?”

“哈哈哈哈,在下所言,是真是假,先生來日便可知曉。對了,先生還冇說自己為何不去冀州呢?”

“嗬嗬,三兄弟中唯我秉性愚鈍,無經天緯地之才,恐怕去了,也不會為人所用,故而不去。”

“可在下聽聞先生曾在潁川學院教書,亦很有威望,郭奉孝、令弟都曾是先生的學生。學生如此,師又如何會差?可惜黃巾之後,潁川學院被破壞,已經關閉了。”

“是呀!”說起潁川書院,荀衍不禁有些感慨,想起自己教學時的時光。

“在下在右北平也建了個書院,用以培養人才,如今正缺先生這樣的講席,在下想請先生到右北平任教,先生可否考慮一下?”說著,劉鑫朝荀衍施了個禮,他突然提出請荀衍去右北平的書院任教,讓荀衍頓時感到莫名其妙的。

事實上右北平的書院已經建了起來,但還冇有開始招生,自然也冇有講席。

荀衍並冇有馬上拒絕,而是有了濃厚的興趣:“劉太守效仿潁川書院?”

“非也,潁川書院為高等教育,隻為少數豪族及有天資的人提供教育,但在下想讓右北平所有人都能讀書,右北平書院隻是個開始,以後還會在右北平各縣建立私塾,讓全郡孩子都有機會接受蒙學,如此十年以後,右北平的人纔將源源不斷。”

“這不可能,如今教育資源均掌握在豪族手中,寒門子弟不僅冇有書、紙、筆,也冇錢請講席,是冇辦法讀書的,像郭奉孝之類的,那是天資,才讓他有機會,豈能強求?”

“潁川學院乃高等教育,培養的是有經天緯地才華之人,在下所說的右北平教育首先是普及教育,是要在私塾普及蒙學,進而在蒙學中挑選優秀的,到右北平學院來深造,最終教授成才。二者有明顯的不同。”

此時,荀衍嘴巴張得大大的,對劉鑫之言不敢相信,可看到劉鑫自信滿滿,讓他感到疑惑,莫非這右北平太守真有這本事?

“那書、紙、筆呢?”

“這個,目前正在解決中,有些已經解決,先生莫非忘了曾經風靡雒陽的左伯,他如今就在我右北平。”

“什麼?左伯在右北平?”荀衍再也坐不住了,從地上站了起來:“左伯……莫非前段時間來冀州過來的左伯紙是右北平所產?”

“正是,在下交給左先生兩件任務,其中之一便是把這紙的成本降下來,讓每個人都用得起紙,他已經做到了,隻可惜另一件還冇有進展。”

“另一件是什麼?”

“這……恕在下保密,此事事關重大。”

荀衍也明白自己有些著急了,他向劉鑫施了個禮:“真對不住了。”劉鑫也做出阻止的姿勢。

“那麼,太守今日前來,實則是為招攬舍弟而來,去奉孝家也為招攬奉孝?”荀衍神情有些異樣。

劉鑫也讀懂了,他千裡迢迢從右北平來潁川,是為了延攬荀彧和郭嘉,結果荀彧和郭嘉不在,才轉而延攬在家的荀衍。這讓荀衍覺得,他不如郭嘉和弟弟荀彧。雖然事實確實也是如此,但他心裡仍有些許不高興。

劉鑫腦袋轉得快,很快就有了應對之策:“招募賢才,其實是雙方相互選擇的過程,在選擇之前則有考驗,在下慕名而來,是否招募荀彧和郭嘉,則應在見到荀彧和郭嘉之後才能決定,可惜兩人都不在家。”

“如今在下見到先生,認為先生之才正是右北平所需,故而延攬。還望先生慎重考慮一下。”劉鑫朝荀衍施了個禮:“先生也可效仿令弟和郭嘉,先去右北平看一下,合適的話就留下,不合適再回來,如何?”

荀衍思考再三,做了決定:“好,我決定了,先去右北平,見一下左伯再說。”

劉鑫一陣欣喜,雖然荀衍似乎是看在左伯的麵子上,才願意去右北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