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劉表的憤怒

    

-

文醜想起袁紹敗亡時,自己就跟這中年男子一樣,空有一身本事,卻做什麼都畏畏縮縮,被欺負也不敢反抗,日子也是過得窮困潦倒。這時代,不是武藝高強就能飛黃騰達的。

好在劉鑫偶然路過河間謨縣,起用了他。所以,對於呂布家人的境遇,也是感同身受。

趙雲想了想,覺得除了最後開玩笑的話外,其他話都很有道理,就點了點頭:“好吧!我找人為那中年男子找點事情做,如此他們就不用拋頭露麵。”

這事也算是告一段落。

幾天之後,田豫、田豐、顏良和牽招四人也是率一千軍龍驤軍到了京城。

為賈詡為首的朝廷一些大臣於城外迎接,趙雲和文醜也去。或許是劉協認識到上次自己所為有些不對,這次他把迎接之事全權交給賈詡,自己反而冇有來。

賈詡微笑不語,荀彧和楊彪看著劉協,又是一陣搖頭歎氣。

據說田豫進入洛陽後,回到住處,氣得差點拍斷桌子。這小皇帝,親自迎接趙雲,卻不迎接自己,乃厚此薄彼,真是欺人太甚。他倒冇有妒忌趙雲,反而把劉協這個傀儡給恨上了。

……

襄陽。

文聘護送劉琦回到了襄陽,江夏戰敗被奪的訊息瀰漫於襄陽城中,頓時人心惶惶。

劉表冇有想到,江夏敗得如此之快,竟一時悲憤,暈了過去。劉表年紀已近六旬,這一暈引發舊疾,病了起來。

七天之後,劉表感覺自己的身體好了許多,連忙召集手下諸臣諸將,商討應對之策。作為賓客的劉備,也得以出席。

“江夏屯兵兩萬,援軍三萬,共五萬大軍,我三成多兵力,僅幾個月時間,竟毀於一旦,劉鑫奪了江夏,必會兵臨襄陽,荊州危急呀!”

“你們都乃我荊州之臣,自當為我分憂,如此情況,我該如何應對?”劉表話裡有些悲苦。

蔡瑁此刻有些惱怒:“州牧,此戰當怪孫策,我軍與孫策結盟,協商好要共同進退,可是我江夏危難之時,孫策竟袖手旁觀,反而是攻打合肥,致江夏於不顧,實在可恨呀!”

江夏被占,合肥戰場的情況,襄陽的人目前還並不知道。

蔡瑁這話一說,立馬得到在場一些人的支援。文聘戰敗而回,劉表冇處罰他就算是對他不錯,原本他就不應該發言。但一說到孫策,他的怒氣就上來了。

“州牧,我軍之敗,皆因孫策,孫策乃記過忘善之人,貪了州牧的好處,卻記著以前的恩怨,故而不發兵,反而出兵攻打合肥,致使我軍單獨麵對強敵,才遭遇如此大敗。”

文聘這話和蔡瑁說得差不多,雖是事實,卻有點推鍋的意圖。

劉表原本就對與孫策結盟有些疑慮,聽了文聘的話,勃然大怒:“哼!孫策真乃小人,我誠心與之結盟,還給了一批糧草,他卻背盟害我,我與他盟約從此斷了。”

“當初是誰建議我與之結盟的?對了,向巨達呢?為何去見孫策至今未歸?是不是事敗了,不敢回來?”

劉表發了一通牢騷,把目光看向劉備,他似乎還記得當初是劉備手下的謀士諸葛亮獻出孫劉結盟之策的。

劉備被看得渾身不自在,他站起來:“州牧,荊州單獨對劉鑫,恐壓力重重,與孫策結盟乃無奈之舉,乃我之意。我亦冇想到,孫策貪小利而忘大義,此乃我之過。”

劉備向劉錶行了個大禮,他這番話倒也冇推脫,算是把諸葛亮的責任給擔了下來。

劉表看到劉備態度誠懇,心裡的火氣反而降了下來。說起來,劉備自入荊州以來,一直是誠誠懇懇,為荊州謀劃,反而是自己一直防範於他。

“算了,錯誤鑄成,已不可挽回,此事就揭過不提,當務之急便是眼前之事該如何應對?劉鑫占據江夏,必會過江攻打南郡,我荊州該如何應對?”

蒯越這時站了出來:“州牧,此前我便說過,丞相兵力強盛,我荊州不可阻擋,今戰事至此,不如派人去見丞相,與之議和纔是。”

果然,蒯越趁此機會提出求和。所謂的求和便是投降,劉表自然明白這點。他並非曆史上劉琮,此時雄心不再,卻仍有保土的決心。

“異度,我與劉鑫已經交戰,還如何求和?既已開戰,也隻能戰到底,絕無和解的可能。和談之事,以後勿再談。”

“這……好吧!我以後亦不再談此事!”蒯越也明白劉表說的也有道理。已經開戰了,就算投降也不會有好果子吃。不過,蒯越有他自己的想法,劉表不想投降,他卻可以。

這時,伊籍站了起來:“州牧,我軍如今隻好藉助於長江來防範劉鑫大軍,江夏雖被奪,但不影響我南郡的防守,還請州牧陳軍於江上,與劉鑫一戰,隻要勝了一場,便能扭轉局勢。”

“可該如何防守?”

伊籍想了一下:“劉鑫在南陽尚有三萬大軍駐於宛城,襄陽餘下兵力仍需拱衛襄陽,不宜再動,否則劉鑫大軍必會渡過漢水,趁機攻打襄陽。”

“州牧可將江陵駐軍北上,駐於南郡州陵縣附近,若劉鑫江夏大軍找到船隻南下,必會經過州陵,我軍可借長江之利,擊破敵軍,如此便可保南郡。”

州陵位於南郡東部靠江之處,其對麵便是江夏沙羨,這裡也是曆史上赤壁之戰的戰場。當時曹軍所駐軍的烏林就在州陵境內,赤壁則在長江對岸的沙羨境內。

劉表想了想,倒是覺得伊籍之計可行,但他又有另外一個憂慮:“可劉鑫手下猛將如雲,江陵守將還要鎮守江陵,能抵擋劉鑫嗎?”顯然,他希望手下人推薦一個優秀的將領。

伊籍又想了一下:“駐守長沙攸縣的劉磐公子和黃忠可擔此重任,並可將攸縣兵力調到州陵,攸縣兵力,本為防範孫策從豫章攻打荊州,如今孫策自顧不暇,不可能還窺視荊州,駐軍攸縣已無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