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是戰是和?

    

-

虞翻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他心中也有怒氣,便不再理蒯良,而是對著劉表:“荊州牧,此事糾葛,不過舊賬反覆重提而已,荊州牧想必自有判斷。今劉鑫攻揚州,我主誠心求助,乃因雙方盟約仍在。”

“且荊州牧與我主安危與共,若我揚州被滅,荊州亦不久矣!劉鑫集中兵力,攻揚州之地,江夏卻月城兵力空虛,荊州牧陳兵州陵,可一鼓作氣,奪回江夏,又一雪前恥,可謂是一舉兩得。”

蒯良卻不放過虞翻,大笑起來:“哈哈哈哈,江夏被攻之時,我荊州使者向朗向巨達曾到皖城,也是說了類似的話,結果孫策小兒不僅不出兵相救,反而置州牧於不顧,謀取自身利益。”

蒯良扯來扯去就那麼幾句話,虞翻聽得有些惱羞成怒了,他愣生生地忍了,冇有罵出來。

劉表看了看蒯良,勸道:“子柔,仲翔遠道而來,你還是勿惱!”

蒯良一陣無語:“州牧,我為荊州著想,唯恐州牧為虞翻所欺騙。”

劉表歎了口氣,看來這架不好平息,他又看了看虞翻:“仲翔,此事重大,我考慮一下,再回覆於你,你先在襄陽住下幾天時間,欣賞荊襄風景。”

虞翻無奈,隻好告辭退下,欣賞荊襄風景去。

“諸位,我與孫策雖有矛盾,卻同仇敵愾,互為依靠,孫策所求,我不得不慎重呀,諸位以為如何?”

劉備有點迫不及待:“州牧與孫策之盟約,乃我倡義,孫策此前不顧我軍而攻合肥,我亦大為氣憤,然州牧與孫策,仍是需共同進退,盟約仍有存在的必要。”

“劉鑫此前為何苦攻江夏?皆因他想從江夏進入荊州腹地,斷無可能與我軍長期對峙。今他集中兵力攻打揚州,正是利用了州牧與孫策之間的矛盾,以為州牧不敢攻江夏。所以,他纔敢傾力攻揚州。”

“若其攻揚州得手,必會大軍指向荊州,屆時冇有揚州牽製,荊州必難以堅守,州牧與孫策乃因利益而結盟,今雙方利益仍是一致。因此我建議,州牧當儘快發兵,攻打江夏,以牽製劉鑫的兵力。”

“若能奪回江夏,那更好,若奪不回,亦使劉鑫不敢傾力攻揚州,孫策便獲得喘息之機。州牧若仍氣憤孫策所為,這不難,州牧可要求孫策為我大軍提供糧草,一來可出口氣,二來可減我軍壓力。”

劉表點了點頭。

蒯越站了出來:“州牧,孫策狼子野心,不足為信,今其危難之時,求助於我,慫恿我軍出兵江夏,若劉鑫兵退,其又撈儘好處,讓我們毫無所獲。”

劉表態度不明,蒯越稍微照顧劉表的看法,直呼劉鑫大名,以前他都是尊稱為丞相的。

“且州牧當知,州陵屯兵三萬,看似兵力強盛於卻月城,卻焉知不是劉鑫誘敵之計?”

“誘敵之計?異度此是何意?”

“州牧莫非忘了前戰?劉鑫全力攻打江夏,卻屯少量兵力於合肥,引誘孫策攻打合肥,結果孫策上當了,重兵攻打合肥不下,今劉鑫故伎重演,全力攻打揚州,是不是又在引誘我軍攻打江夏?”

“這……”劉表並不是一個善於謀略之人,聽蒯越這麼一說,反覺得蒯越說得有理了。

“州牧,並非如此!”劉備身旁的諸葛亮站出來。

原本諸葛亮冇有資格站在這裡,但劉備特意帶他進來,劉表也就同意了。

“前戰,劉鑫攻江夏,以三萬大軍在南陽牽製州牧大軍,以合肥三萬大軍牽製揚州軍隊,合肥駐兵隻是震懾孫策,但劉鑫可能也想不到,孫策會全力攻打合肥。”

“今天劉鑫全力攻打揚州,江夏隻有一萬兵力,兵力薄弱,此乃藐視州牧!”

“藐視我?”

“正是,州牧為人,性情溫和,待人仁義,不喜戰事,劉鑫以為前戰破了州牧大軍,州牧必嚇破了膽,即便江夏隻有萬餘軍隊,那又如何?州牧亦不敢攻打,此正是藐視州牧!”

諸葛亮這番話一說,劉表氣得滿臉通紅,他固然兵力不如劉鑫,還在劉鑫手下吃過敗仗,但荊州扣扣搜搜也是有七八萬兵力的,豈能被彆人小視?

蒯越卻有不同意見:“州牧請謹慎,孔明之言欠妥,不可輕信!劉鑫久經沙場,為人謹慎,戰場之上,素來穩重,豈會犯輕敵大忌?”

“且劉鑫大軍精銳,卻不擅長水戰,我軍過江攻卻月城,乃棄長揚短,優勢不在,兵力雖優卻難以獲勝,更何況,敵軍又有援兵,此必是誘敵之計呀!”

“州牧!”諸葛亮接著反駁蒯越:“劉鑫的軍隊,以軍為單位,其南下軍隊為龍吟、龍騰、龍躍、龍耀、龍傲五軍,今龍躍軍全軍在南陽,龍騰、龍耀兩軍全軍在皖城,龍傲軍全軍在合肥和廣陵。”

“唯有龍吟軍兵分兩路,大半在皖城,一小部分在江夏,即江夏卻月城中的萬餘兵馬。看劉鑫各軍兵力,儘有任務,攻伐各地,皆在我掌握之中。如若我軍攻江夏卻月城,卻月城唯有死守,根本就無援軍可用。此乃我軍之機會。”

戰事雖與諸葛亮無關,但他的功課做得到位,該打探到的都打探到了。

“卻月城原由黃祖鎮守,又經孫策攻伐,劉鑫攻卻月城時,聽說其以一種名為霹靂車的投石器械,投石砸破卻月城城牆,使得卻月城破敗不堪,不曾修複,如今我軍攻城,必能快速破城。”

“州牧與孫策,終是同盟,共同進退,孫策此前犯錯,州牧若記其過,今不出兵江夏,則盟約名存實亡,他日,揚州、荊州必為劉鑫所破,孫策僥倖躲過此劫,亦必會怨恨州牧,州牧有難之時,孫策亦會袖手旁觀啊!”

諸葛亮可謂是用心良苦,他告訴劉表,孫劉聯盟有裂痕,但仍有存在的必要,如果劉表這次拒絕孫策,以後這盟約也就不存在了。他還是比較重視孫劉聯盟的,雖然他也不認可孫策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