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歡享小說
  2. 三國:剛繼承當太守,卻被異族打
  3. 第603章 攻吳郡之戰(一)進軍
五火 作品

第603章 攻吳郡之戰(一)進軍

    

-

一旦劉鑫大軍占據無錫,即可斷掉孫策曲阿的兵力的後路。所以,劉鑫下令,讓許褚率龍耀軍五千,快速進軍,占據無錫。如此一來,孫策駐紮在曲阿的一萬大軍就成甕中捉鱉了。

不過,劉鑫大軍北進的訊息已經傳到了曲阿。程普、宋謙、潘璋、朱桓四人本率軍一萬五千,在這裡與韓當所率龍傲軍對峙,雙方打打停停,打了一年多了。

得知宛陵被攻、蕪湖被占,而劉鑫大軍又沿具區湖北上的訊息。程普大為著急,立即決定引軍東撤,想在劉鑫大軍占據無錫之時,先搶先過無錫。

然而,從曲阿到無錫約三百裡路,步兵行軍起碼要六七天時間。程普不再耽誤,讓士兵整頓一下,輕裝簡行,引軍撤退。

揚州軍撤走以後,韓當率軍渡過長江,進入曲阿港口。打了一年多,如今卻能輕巧奪得,他也不知道自己該不該高興。

程普率軍引退,數天之後,來到無錫,他不敢停留,直接穿過無錫。在其過無錫之後,僅不到半天時間,許褚便率軍趕到無錫。遺憾的是,許褚並不知道程普剛剛率軍經過,否則他以騎兵追擊,必能大破敵軍。

許褚攻占了無錫城,等了兩天時間,劉鑫大軍纔來到。這時,劉鑫才知道自己晚了一天,讓程普大軍給逃了。

劉鑫大軍並不停留,向吳城而去,三天之後,大軍到達吳城北門城下。然而他並不急著攻城,而是先駐紮下來。兩天之後,韓當率一萬五千大軍也趕到吳城。如此一來,劉鑫攻吳城的兵力也有四萬多兵力了。

劉鑫立即下令,讓典韋率六千龍耀軍騎兵,分彆監視吳城東門和南門,防止吳城的人逃出來。至於西門,出來之後便是具區湖,又跑不掉,他自然也懶得去圍。

程普、周瑜的兵力陸陸續續撤回吳城後,吳城的兵力也至少也有三萬人了。

劉鑫、魯肅和許褚三個人,在士兵的保護下,來到城下。

“上麵的人聽著,讓孫策出來見我!”

過了一會兒,孫策和周瑜都出現在城頭之上。劉鑫細細打量這兩個人,孫策也是身材挺拔,麵帶堅毅之色,依稀能看出點孫堅的影子。周瑜長相儒雅帥氣,果然是曆史上有名的美男子。

“孫策,我大軍兵臨吳城,敗局已定,你為何不投降呀?”

“哼!孫家隻有戰死之人,豈有屈膝投降之輩?”

“哈哈哈哈,你若不投降,我亦不勉強,但你為身上者,當為你手下人著想,你不屈以獲得名聲,卻害得你手下之人日後身首異處,這……又何必呢?”

“劉鑫,你彆做夢了,我寧願戰死,也不會投降,江東之人,皆英勇之輩,我是如此,我手下三萬將士亦是如此。有本事,你就攻城,何必在此饒舌?”

劉鑫搖了搖頭:“螻蟻尚且偷生,何況是人?你怎麼知道你手下之人不會投降呢?你為成就至死不屈之名,綁架了你手下三萬將士,此何其殘忍?”

“十餘年前,我曾見你父烏程侯孫堅,他雄姿英發,處處為將士著想,我甚為敬重,卻不想你會為了自己,不惜犧牲將士,唉!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呀!”

“劉鑫,你休要提我父……我……”孫策情緒激動,不知道該怎麼說下去。周瑜連忙安撫他。

安撫了孫策之後,周瑜看到城下的劉鑫:“劉鑫,我們早就做好準備,你雖兵臨吳城,但吳城城牆堅固,你若想破城,恐怕曠日持久,你得意得太早了。”

“哈哈哈哈!這話恐怕你自己都不信!”劉鑫又細細打量了一下週瑜:“你便是周瑜?我早就耳聞你名,卻還是第一次見麵。孫策已是敗亡,你為我效力,如何?”

“我與伯符乃是至交,豈有背叛之理?今日,我必率軍傾力抵抗,若吳城被你攻破,我唯有一死!”周瑜的臉上露出果決之色。

看來,這兩人恐怕是不打算投降,劉鑫微微有些失落。他厲聲喝道:“若你們不投降,他日我攻破吳城,便屠儘吳城之人。”

“劉鑫,你敢?吳城百姓何辜?”周瑜露出怒色。

“天下三分,有二已落入我手,我乃漢之宗親,為天下百姓所敬仰,我兵進揚州,你們本該奉迎王師,然,你們逆天而行,率軍抵抗,真是不知好歹。”

“我大軍勢如破竹,今又兵臨吳城,將吳城團團圍困,我兵力四萬,尚有數萬大軍不日也將兵臨吳城,你城內不兩三萬人,敗局已定。戰亂隻會給百姓帶來災難,若你們降了,百姓免於兵災。”

“然而,你們卻不知悔恨,抵抗到底,因你們無謂的抵抗,百姓屢遭災難。你們倆又何曾想過吳城的百姓?我屠儘吳城之人,他們亦隻會怪你,與我何乾?”

“你……”周瑜怒不可遏:“劉鑫,你乃強詞奪理,你身為大漢丞相,如何能說些此等言語?”

“哈哈哈哈!周瑜,你剛纔至今一直直呼我名,何曾當我是大漢丞相?”

被劉鑫說了一通,周瑜還真立馬改口:“丞相此言有理,此乃我言語中有誤,但我與伯符共進退,絕無投降之理,丞相無須浪費口舌,還是請回吧!”

說完,周瑜和孫策就離開了,劉鑫看到兩人多半要死戰到底,也不在意,就轉頭離開。

吳城之內,已是人心惶惶。一些提前知道訊息的人,早就離開了吳城,包括一些在孫策手下有官職的人,例如諸葛瑾、嚴畯、秦鬆等,在劉鑫圍城之時,就已經棄官離開了吳城。

留在吳城的,除了忠於孫家的,還有一些因各種原因無法離開吳城的,包括屢次提出投降的張昭仍留在吳城。冇過幾天,投降的言論再度爆發了出來。

吳城衙署的大堂之上,眾人正在商議對策。

張昭再次提出投降理論:“吳侯,形勢至此,已不能戰,戰必亡,我等該投降了!若是吳侯仍執迷不悟,唯恐禍害了吳城諸多無辜之人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