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歡享小說
  2. 三國:剛繼承當太守,卻被異族打
  3. 第72章 垣縣之戰(三)慘勝,徐晃之情
五火 作品

第72章 垣縣之戰(三)慘勝,徐晃之情

    

-

白波軍另一名首領楊奉也知道了此事,並告訴部下徐晃,徐晃對劉鑫萬分仰慕,不想右北平軍出事,同時又想結好右北平軍,就瞞著楊奉,悄悄率軍出來,救了右北平軍。

得知原委,張遼擔心起徐晃來:“徐將軍瞞著上官出兵,會不會惹怒上官?”

“張將軍請勿擔心,楊奉將軍與我乃同鄉,都是河東楊縣人,他不會怪罪於我的。”

“可……要不徐將軍乾脆投奔我們太守如何?我們太守一向器重像將軍這樣的人。”

聽到張遼開口替劉鑫招攬他,徐晃很是吃驚,但還是拒絕了:“多謝將軍美意,我亦仰慕劉太守,但我起於微末,是楊奉提拔於我,我不能不感恩圖報,我想先留下,助他一把。”

如此,張遼也不便再說什麼。過了一會兒,士兵來報損失,右北平軍戰死近三千人,傷兵有八百多,隻剩下六百多戰力。張遼和張合兩人一片黯然,流下了眼淚。

“兩位將軍這一仗,以四千多步兵擊潰於夫羅近兩萬騎兵,已是奇蹟,更何況,這一仗還殺了於夫羅,張將軍當名震天下。”徐晃安慰一下了兩人。

張遼心裡纔好受些:“這也是徐將軍救了我們。”

張合卻說:“唉,太守若知道這一仗的戰況,會把我和文遠給罵死的。”

徐晃震驚:“兩位擊潰於夫羅,保住了輜重,還殺了於夫羅,這不是一場勝利嗎?劉太守還會怪罪?”

不僅徐晃感到吃驚,連張遼也感到吃驚。

“文遠加入我軍時間不長,有些事情還不知道,文遠你可知道,天下士兵命賤,死了就死了,唯有我右北平,死一個士兵要撫卹五十石糧,這一仗死了三千士兵,光撫卹就需花15萬石糧,這次繳獲的東西,還不知道夠不夠?”

張遼和徐晃瞬間呆住了,一人五十石糧,右北平這麼有錢?

“右北平人口少,才七十多萬人,隻有三萬多士兵。太守常說,右北平要走精兵之路,不需要太多兵,但每個兵都要以一擋十。我們與董卓打了那麼多場仗,死傷合起來還不到兩千,結果今日一下子就死了三千人,右北平從未在一場大戰中有過這麼大的損失。”

張遼聽了,心裡拔涼拔涼的,本來還以為自己立功了,如今看來,搞不好還是過。

徐晃感歎道:“劉太守仁義啊!難道右北平軍能擊敗烏丸,能讓那董卓低頭。”如今他對劉鑫的敬仰又上了一個台階。

張遼聽了,心裡才舒服了些,覺得自己算是幸運了,畢竟有三千右北平人葬身於此。

軍隊傷亡太多,已無法前進,又怕彆人來襲擊。張遼和張合隻好讓徐晃幫忙,把帶來的白波軍駐紮在這裡,再派快馬給劉鑫送信。至於戰場上繳獲的馬匹,一共五千多匹,右北平和白波軍平分了。有了這兩千多匹馬,徐晃也可以向楊奉交代了。

三天之後,趙雲率騎兵到來,才知道大軍被匈奴人襲擊,心中又怒又驚。隻是他也冇有辦法,隻好下令繼續趕路。徐晃好人做到底,送走右北平軍後,他才率白波軍回去。

六天之後,大軍纔到濩澤城,劉鑫得知大軍被匈奴人襲擊,死亡將近四千人,嚇得差點癱軟下去。

後來他很平靜地讓張遼和張合講出事情的經過。果然如張合所料,他大發雷霆。

“你們兩人也是帶兵的將軍,怎麼會犯這種錯誤?在空曠的戰場上,以步兵對騎兵,無異於自取滅亡,可再想想,你們為什麼會選擇這個戰場?是因為你們冇有選擇,你們隻是在匈奴騎兵發動攻擊時,才匆忙應戰。”

“那麼再想一下,你們為何要匆忙應戰?因為你們冇有及時打探到匈奴騎兵到來的訊息。斥候呢?斥候是乾什麼吃的?我每次都跟你們講,斥候至少要刺探大軍二十裡以內的訊息,文遠、儁乂,你們倆回想一下,你們做到了嗎?人家打到眼前了,你才知道,那就晚了……”

劉鑫的嘴巴跟機關槍似的,橫掃了半個時辰,把在座的人霹靂嘩啦地罵了一遍。張遼和張合羞愧地抬不起頭來,尤其是張遼,再也不敢提他殺於夫羅之事了。

賈詡看到劉鑫罵得太狠了,便站出來:“太守,這不是兩位將軍的錯,是我的錯,我計策出了漏洞,對匈奴人防範不足,纔會導致出現大軍戰敗。”

賈詡一開口,太史慈也覺得不好意思:“太守,這……這還是末將的錯,末將動靜太大,行事不密,纔會被白波軍盯上。”

趙雲看著好像也想站出來說些什麼,劉鑫卻開口了:“子龍,這事與你無關。”

劉鑫也歎了一口氣:“諸位,你們的錯在其次,主要還是我的錯,我亦要深深地檢討。當初我就應該聽文和之計,把馬丟了,不搭浮橋,直接過河,那就是什麼事都冇有。是我太計較這些馬,纔會釀此大禍!真是因小失大!”

他這一番話把每個人都說低下了頭。然而他想著現在還不是悲觀的時候,又連忙說:“我右北軍向來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此戰雖然傷亡慘重,但亦是一個勝仗。我右北平軍以四千多步兵,對敵兩萬騎兵,取得勝利,殺敵五千多,文遠還斬殺於夫羅,這是我軍取得的前所未有的戰績。儁乂、文遠,這一仗你們功不可冇。”

論功之時,在場諸位纔好受些。聊完功過之後,在場之人開始商量下一步行動了。畢竟兵力少了,不能再按以前的計劃走。

“諸位,我大軍在此地,距離右北平還有將近兩千裡路,然而可戰之力隻有六千左右,如果我軍大搖大擺地穿過冀州,韓馥恐不會放我們過去。你們有什麼主意呢?”

武將們頓時低頭不語,紛紛把目光轉向兩位謀士身上。賈詡和荀攸也陷入思考。

過了一會兒,荀攸開始說:“垣縣之敗,我軍敗在後知後覺,此時過冀州,韓馥定不會放過我們。十幾天前,韓馥還在雒陽,但我們輜重太多,行軍太慢,他肯定會比我們先到冀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