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右北平的印刷術

    

-

韓榮和顏良也不敢說什麼,便讓人傳話給劉鑫,稱他們不敢阻攔右北平軍回去。

劉鑫大軍又走了四天時間,進入河間郡,十幾天之後穿過河間,進入幽州地界。又花了將近半個月時間,劉鑫終於回到了土垠城。進入土垠城前,他安排人給公孫瓚送去三千匹戰馬,又讓人想辦法給張燕送過去一些財物,以感謝公孫瓚和張燕出兵牽製韓馥,讓右北軍壓力驟減,才得以安全回到右北平。

進入土垠城,劉鑫感慨萬分,從中平六年(189年)十二月中旬出發,回到土垠城是初平元年(190年)十月中旬,前後共十個月時間。這一趟中原之行實在是太辛苦了。他每每想起途中發生的每一仗,都不禁感到後怕。他的軍隊如此長途跋涉,已是兵家大忌,稍有不慎,可能就是滅頂之災。好在,此次去中原,也算是大有收穫。

首先是繳獲。右北平軍前後繳獲的戰馬超過一萬兩千匹,隻是實際到手隻有四千匹左右,其餘均被曹操、孫堅、徐晃、公孫瓚等人給分了。另外,繳獲的財物無數,尤其是幾十車的金銀珠寶,已是價值數萬金。除此之外,還有繳獲各種物資,包括絹、兵器等,亦是價值不菲。在離開邯鄲時,他又拉走十萬石糧食。

劉鑫清點了一下,按照他製訂的撫卹標準,扣除戰死和傷殘士兵的撫卹及各種費用,仍是收穫不小。

其次是此次前往中原,延攬到賈詡、荀攸兩位重量級的謀士,以及張遼、許褚兩位猛將,另外荀衍比劉鑫早了將近三個月來回土垠城,還有何顒、蔡邕等名士加盟,暫時解決了右北平的人才缺乏問題。

再次是名譽上的收穫,攻破武關,進軍潼關,擊敗胡軫、徐榮、呂布等西涼名將,擊破匈奴軍、冀州軍,都將使他聲名遠播。這聲名不僅包括忠義之名,還包括強軍之名。全天下人都知道右北平軍是最厲害的。

總體上來講,此次中原之行,收穫頗豐。

事實上,不僅劉鑫南下有收穫。右北平在過去的十個月中,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回土垠城的三天後,劉鑫召集手下人開會。手下人的彙報讓他又驚又喜。

國淵彙報右北平的百姓屯田情況,目前右北平、遼西、漁陽三郡人口已達八十萬,屯田約三百八十多萬畝,平均一戶約二十畝,這應該是三郡的極限值了,養活三郡百姓已經是綽綽有餘。

國淵還貫徹了劉鑫的思想,要求在屯田的同時,要指導百姓種植多種農作物。結果在國淵的帶領下,一部分百姓還種了粟、大豆等,甚至連大米也有人種,有的百姓還種了一些果蔬,例如百姓種了一種名叫“柰子”的水果,後來劉鑫親眼所見,這玩意和蘋果有點像,或許是蘋果的一種吧?另外,還有幾百戶百姓還養了家禽,例如養雞和養鴨,一戶百姓能養個百來隻,這年代肉可貴了,一年下來收入也不錯。

據國淵所講,按照劉鑫的思想去種植多種作物,確實提升了百姓收入。他經過兩年的觀察和嘗試發現,一些看著不怎麼肥沃的土地,種小麥產量不多,但改種其他作物,產量反而高了。另外,用不肥的地去養雞養鴨也是不錯的選擇,雞鴨隻需要吃些剩飯剩菜,還會自己找食,一點都不比種田累。

總之,目前右北平的發展處於良好的狀態。

左伯那邊也傳來喜訊,一方麵他的造紙術以海邊的貝殼雜物等為主原料,大幅度降低成本,一張隻有兩文多錢,還冇有達到劉鑫的要求,但效果明顯。

另一方麵,他研製出了印刷術,但與劉鑫告訴他的方法不同。左伯解釋說,他並不是把一個一個的字刻下來,而是將固定的字刻在一起,形成一個版,再印刷起來。劉鑫這時纔想起來,他當初告訴左伯的思路是活字印刷,而左伯自己卻折騰出雕版印刷來。

在左伯的帶領下,劉鑫、賈詡、蔡邕、荀衍、荀攸、何顒等文人一起過來檢視。荀衍、荀攸二荀跟左伯是老相識,也是這時才與左伯見麵,心中都異常高興。

看著左伯操作那有些龐大的印刷設備,幾個人感到很緊張。幾個瞬息之後,印刷的紙掉出來,劉鑫拿起來一看,雖然印刷效果差強人意,和後世的冇法相比,他心裡還是很滿意的。幾個文人爭相檢視,拿在手裡都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都是文人,都知道這玩意意味著什麼。

“太守,當初我在遼東,太守請我過來,至今已有兩年多,這印刷之術終於弄出來,也算是不辱冇太守的一片心了。哈哈哈哈。”左伯心裡也很高興。

“子邑真是大才,憑這造紙和印刷之術,當名流青史。”

“太守誇獎了,隻是這印刷之術還未成熟,原本我想按太守之意,先刻一個一個字,再組合印刷,但想了一下,一則這一個一個地排,受墨不均勻,常有深淺不一的情況,二則,這字是用木頭做的,容易破損,三則字一經雕刻,不能更改,顯不出書法之美。後來我把一頁的字都刻在一個版上印刷,就冇有這些問題。”

“可問題是,我一本書得刻多少版,我得需要多少工人專門刻板,而且這版還不能反覆使用,用了一次就廢了,太浪費了。所以,我思前想後,還是太守說的方法是對的,要一個字一個字的刻出來,每個字都能重複使用,然後組合成一個版,這樣纔是正道。”

“子邑說得對,看來你又有的忙了,隻是這字如果是木頭做的話容易破損,受墨不均勻,你可以去找蒲林,問他的意見,改用鐵或銅來刻,看看能否解決問題。”

左伯一聽,想想好像也有點道理:“太守的話總能讓人茅塞頓開,我試一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