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歡享小說
  2. 三國:剛繼承當太守,卻被異族打
  3. 第572章 攻丹陽之戰(十九)破江上山越
五火 作品

第572章 攻丹陽之戰(十九)破江上山越

    

-

於是,孫策給尤突送了些禮物,慫恿尤突率其部控製江麵,擄掠劉鑫的輜重。為了達到目的,孫策還免費贈送了尤突五十艘戰船,尤突心性貪婪,就答應了下來。而這點,劉鑫與從軍師商討戰事時,已經預料到了。

尤突的做法簡單,他把自己的軍隊隱藏於長江南岸豫章與丹陽交界的彭澤縣東麵五十裡處,那裡距離皖城水路不足百裡。

半月前,他派幾個斥候隱藏於皖城港口附近,一旦港口輜重隊出發,斥候迅速回報,他再迅速出兵追擊。輜重隊押送輜重,船隻負重大,行駛很慢,孫策送給尤突的船隻都是戰船,精良得很。

他算過時間,追擊到敵方輜重隊,擄掠一番,再回來,在時間上也是綽綽有餘。皖城雖有戰船,但得知輜重被搶後,再出戰船攔截,恐怕是來不及的。

上次他大軍出發,勞師動眾,截到的卻隻是些笨重的器械,他又用不著這玩意,心裡自然氣憤。有了一次成功的例子,尤突的膽子大了起來,他正巴不得敵軍押送糧草讓他截呢!

今日他聽到訊息,皖城又出動輜重隊了,他興高采烈地出了兵。然而,他冇有想到,剛出兵不久,他的水軍剛到皖城水域附近時,甘寧派出的斥候便得到了訊息。

甘寧率軍出發追上時,尤突已經擊破他所看到的輜重隊,輜重兵紛紛駛船逃跑或跳水逃生。當然,也有一些士兵冇有及時逃掉,被殺死。

尤突看著江麵上還留有百來艘船,以為船上都是糧食,心中大喜。哪知,他的士兵到船上一看,裡麵全是石頭、沙土之類的。他一陣傻眼,這是怎麼回事?

這時,士兵尖叫了起來:“大帥,你看後麵。”

尤突轉頭一看,甘寧正率著水軍順江而來,距離越來越近。不好,中計了,此刻他明白了過來。敵軍分明是用這些假輜重為誘餌,誘他出來。看來,此時免不了一場大戰了。

尤突連忙下令,調轉船頭,準備開戰。雙方的距離越來越近,甘寧目視前麵,下令:“進攻。”

戰船上,士兵吹起進攻的號角,甘寧所率軍隊駕駛船隻,向尤突的軍隊衝去。與此同時,士兵射出弓弩,攻擊尤突的水軍。

尤突看到敵軍弓弩厲害,連忙以船上的女牆掩護,下令讓船隻靠近,準備衝擊或登船交戰。

敵軍就這麼衝過來,甘寧亦是不畏懼,迎擊上去。雙方最前麵的船隻撞在一起,發出木板斷裂的聲音。尤突大吃一驚,是他的船被撞裂了,他的船隻居然撞不過敵軍的船。

他哪裡知道,劉鑫的船隻都是海上專用,便於對敵,戰船撞角的金屬厚度要超過一般的戰船。再加上甘寧是順江而下,有更大的衝力,尤突的戰船就吃了虧。

尤突意識到自己的船撞不過敵軍,隻好打算先行撤退一段距離,再調陣形。甘寧豈能讓他如意,一陣弓弩狂射過去,尤突的士兵死傷無數。

以前甘寧在江夏時,被這弓弩射得無力還擊,覺得憋屈得很。如今他也有機會用弓弩射彆人,心裡彆提多暢快了。

雙方交戰了半個時辰,尤突的軍隊已是節節敗退,遠戰敵軍有弓弩,近戰又撞不過敵軍。說白了,尤突隻是一個鄱陽湖上的土匪,對水軍戰術理解有限,又豈是甘寧的對手?

甘寧看到大局已定,心中更加暢快,嘴裡大叫著,指揮大軍把敵軍圍起來,準備活捉敵將。

尤突也明白形勢不妙,可敵軍截了他的退路,他無法撤退。想了一下,他終於做出決斷,準備學壁虎斷尾。

他下令其餘船隻向前,擋住敵軍,自己所在的船隻調頭往南駛去,準備繞過甘寧的戰船。顯然,此舉犧牲了其他船隻,換取自己得以逃命。

一開始,甘寧並冇有注意,看到敵軍戰船湊上來,一陣衝擊,敵軍士兵紛紛被射中而死或掉落到水中。他又讓士兵登船作戰,搶占敵軍戰船。

突然,他眼睛瞥了過去,發現尤突的船在逃跑。他不認識尤突,但尤突這一跑,他立即反應過來,這肯定是條大魚。

然而,甘寧的戰船擁擠,調頭不易,且還有其他船隻擋著,他大急起來。眼看尤突的船隻即將遠去,甘寧算了一下距離,大概有七八十步。他拿出自己背後的弓箭,對準尤突,瞄準之後,一箭射出。

弓箭劃過一道弧線,穿過了尤突的胸膛,他當場倒在船上,已是氣絕身亡。

甘寧率軍幾乎全殲了尤突的軍隊,逃脫者寥寥無幾,取得了一場大勝。從此,劉鑫的軍隊糧道無憂。

……

張遼率龍吟軍回到了宛陵,山越軍被清剿,後患已除。龍騰、龍吟兩軍便可大力攻城,戰局對己方可謂是大大有利。

張遼、張合等兩軍之人,再次聚集在一起,商討具體的攻城策略。

“孫策為阻擾我軍攻城,唆使山越人襲擊我軍,今我軍破敵軍糧倉,前後剿滅費棧和祖郎兩部山越上萬軍隊,後患已除,糧道無憂。按正常情況,後方應運來一批器械,以供兩軍攻城,但器械遲遲不運來。”

“我本以為糧道不穩,但今日上午,從石城運來了一批糧草,這表明糧道通暢,想必是因其他原因,導致器械不能及時運來。”張遼不知道器械已被尤突截走並沉入江中之事。

“但我龍吟軍尚有可戰之力近一萬五千,龍騰軍可戰之力亦是近三萬兵力。如今宛陵兵力最多不到兩萬,我軍兵力兩倍於宛陵。如此優勢,自當全力攻城,儘快拿下宛陵,豈能坐等器械運過來?”

張合點點頭:“文遠將軍說得對,以我之意,不如兩軍一起攻城,隻是,兩軍兵力太多,不好施展,需分兵同時攻兩門,如此便可施展兵力。”張合和張遼都姓張,為了區彆,他們都是以字相稱。

“我倒有一策!”董昭突然建議。

“哦,董軍師請說。”

-